彭士量(1904—1943)國民革命軍陸軍第73軍暫編5師師長,瀏陽人
  郭陸順(1914—1942)八路軍第3縱隊回民支隊政治委員,瀏陽人
  記者 顏開雲 通訊員 周敏 譚歡 袁村平
  民政部公佈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,記者經檢索查證,湖南籍英烈共19人,其中長沙的兩名英烈均為瀏陽籍。昨日,記者走進兩位英烈彭士量、郭陸順的家鄉,與其後人一起緬懷先烈,追憶往事。
  彭士量:常德會戰中犧牲,年僅39歲
  從瀏陽沿瀏躍公路驅車約40公里,到達鎮頭鎮彭士量將軍的老家,楊梅村和其他村合併後如今叫北星社區。彭士量很多後人仍居住於此,其中年紀最大的兩位曾見過彭將軍,一位是他的兒媳賓秀芝,另一位是他的侄子彭子銓。“他身材魁梧,有一種軍人氣質,我對他非常崇拜。”彭子銓說。
  1943年11月,常德會戰打響後,彭士量率部駐守石門縣,在十萬日軍的瘋狂進攻下堅守八個晝夜,與日軍浴血苦戰。11月15日,他在完成掩護任務後的突圍過程中不幸中彈壯烈殉國,年僅39歲。
  彭士量犧牲後,從他的衣袋里發現了兩封遺書。一封寫給全師官兵,一封寫給妻子。顯然,他早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,做好了隨時為國捐軀的準備。
  彭子銓說,伯父犧牲後被國民政府追授陸軍中將,葬於南嶽衡山忠烈祠,後事就是他父親料理的。“家裡出了這樣一位將軍,為國家的反侵略戰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,作為後輩,也感到非常的光榮和自豪。”
  遵照彭士量的遺囑,其夫人彭林氏後來帶著兒子回到瀏陽老家,含辛茹苦將兒子撫養成人,日子過得十分清貧,長子彭子建成為一名老師,兩個孫子和兩個孫女現在也都在家務農。
  另據瞭解,彭將軍的重外孫張獻,從國防科技大學畢業,現在北京航天航空指揮中心工作,曾參與“神舟”號的研發工作。
  郭陸順:家人看了電影《回民支隊》才知其犧牲
  郭陸順的老家在永安鎮永和村的郭家屋場。得知記者前來採訪,郭家人都聚集起來了。郭民族、郭陽春是郭陸順的侄孫,他們告訴記者,烈士郭陸順又叫郭六順,是他們的“六爺爺”。雖然不曾謀面,但是關於“六爺爺”的英雄事跡,他們自小就從父輩那裡聽說過。
  “他十幾歲就跟著哥哥一起出去了,家人都不知道去哪了,一直在找。”郭陽春說,13歲的郭陸順跟著四哥郭祝遐加入了黨組織。郭祝遐同樣是一名烈士,現安葬於瀏陽烈士陵園。
  四哥犧牲後,郭陸順繼承兄長的遺志,繼續戰鬥。1929年,郭陸順追隨王震征戰湘鄂川黔各地,並由普通戰士成長為營政委。1939年,郭陸順來到冀中參加反掃蕩戰鬥,任八路軍第三縱隊回民支隊政委。有關這支傳奇隊伍的故事,電影《回民支隊》有過清晰展現:郭陸順與馬本齋一起,採取“麻雀戰術”和“推磨戰術”等,在白洋澱等地區先後30多次與日偽軍作戰,給敵人以極大打擊。
  1942年4月6日,郭陸順在前沿陣地觀察敵情時被敵人流彈擊中,光榮犧牲,時年28歲。而這一天,離郭陸順與妻子韓啟民結婚才40多天。後來官至河北省副省長的韓啟民回憶,丈夫新婚三天就奔赴前線,自己並不知道丈夫的家世。而郭家人直到1959年前後,看了電影《回民支隊》,才輾轉與韓啟民聯繫上。
  郭陸順安葬在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。郭家人曾與韓啟民一起,到烈士墓前拜祭過。  (原標題:參加常德會戰 他炮火中立遺囑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ewmvdtl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